香港沦陷日:1947年12月7日,尖锐的空袭警报声划破香港清晨的宁静——日军发动了蓄谋已久的突袭!街头瞬间陷入混乱上上策,惊恐的市民们抱着孩子、搀扶老人仓皇逃窜。狡猾的日军不仅切断了港九两地的交通要道,更在夜幕降临时实施铁腕宵禁,整座城市笼罩在死亡阴影下。最危急的是,一份包含300余名特殊人员的抓捕名单正在日军指挥部传递,这些人的生命如同风中残烛。
十万火急的情报通过秘密渠道传抵延安,周恩来副主席连夜召开紧急会议,向驻港负责人廖承志发出不惜代价全力营救的密电。这场代号文化大营救的行动规模空前,中共调动了粤港澳地区近2000名地下工作者,历时半年多的生死救援就此展开。
这些被日军重点追捕的究竟是何方神圣?为何能让延安方面如此重视?他们最终能否虎口脱险?
展开剩余73%时间回溯到1941年12月7日,珍珠港的冲天火光还未熄灭,日军已调转枪口扑向香港。从台湾起飞的零式战机如蝗虫般扑向启德机场上上策,仅有的5架英军战机还未升空就化作废铁。当港岛居民被爆炸声惊醒时,窗外已是膏药旗的天下,街头此起彼伏的尖叫与哭喊声中,日本人打来了的惊呼响彻大街小巷。
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第38师团,香港守军显得不堪一击。12000名缺乏工事掩护的英军和义勇军,在拥有海空优势的敌人面前节节败退。远在延安的周恩来敏锐预见到:这个连接国际社会的最后通道即将沦陷。早在1937年,他就未雨绸缪地在香港皇后大道18号设立八路军办事处,以粤华茶叶公司为掩护,由廖承志、潘汉年等精英特工坐镇。
随着战火蔓延,香港成为文化名流的避难所。何香凝挥毫筹款,梅兰芳蓄须明志,宋庆龄发起的一碗饭运动募集百万善款。但此刻这些抗日先锋却成了日军的眼中钉:茅盾夫妇藏身舞厅后台,戏剧家于伶蜷缩在影院地下室,300多位文化精英如散落珍珠般隐没在街巷之间。
12月25日黑色圣诞节,香港总督杨慕琦竖起白旗。日军随即展开地毯式搜捕,街头贴满检举抗日分子的布告。就在这至暗时刻,廖承志的营救网络悄然启动。他先安排宋庆龄乘最后班机撤离,随后与东江纵队取得联系。1942年元旦转机出现——日军开放难民通道。乔装成难民的廖承志混过九龙哨卡,在游击队员护送下开辟出韶关生命线。
接下来的场景宛如惊险电影:作家们扮作商贩穿越封锁线,艺术家们踩着露水未干的田埂夜行,戏剧大师们匍匐爬过日军岗哨。当最后一批脱险者在东江纵队根据地重逢时,许多人相拥而泣。这场历时200天、横跨粤赣湘三省的文化长征,最终让300余颗文化火种重获新生。
这场惊心动魄的大营救,不仅保存了中华文化的精英血脉,更铸就了统一战线的钢铁长城。80年后的今天,当我们翻开泛黄的老照片,依然能触摸到那段用智慧与勇气写就的传奇。
发布于:天津市长宏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